痔瘡,是肛門部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它分為“內痔”和“外痔”,外痔是肛門外的皮贅,患者通常癥狀不多,一般無需治療,內痔是直腸與肛門連接部粘膜下靜脈的一種曲張病,發生在肛門內2--3厘米處。俗話說十人九痔,說明很多人患有這類疾病。如果在大便時出血,感覺有東西脫出肛門外,或肛門外有腫物疼痛,分泌物增加,就可能是得了痔瘡。
發生內痔的原因,除極少數由于肛門部血管畸形外,絕大多數患者是由于便秘、大便干燥,糞便在直腸末端停留時間過長,或排便習慣不良,蹲、坐便池時間過長,影響了肛門部的靜脈血液回流,久而久之,導致痔靜脈曲張,形成痔瘡。
內痔早期的癥狀主要是大便時出血,血量較多,有時點滴而下,血量有時如泉噴射,沒有疼痛或其他不適。日久可以引起貧血,感到頭昏、氣短、乏力。
內痔到中期, 大便后就會有痔核脫出肛門外。一般便后可以自己回到肛門內。
內痔發展到晚期,大便后痔核脫出不能回到肛門內,需要用手推回,或經過休息后才能回去。嚴重時咳嗽、用力、工作或勞動時都會脫出肛門外,經常因分泌物增加,感到肛門濕潤不適,內褲污染。如果因衣服的摩擦感染發炎,就會腫痛起來,送不回肛內甚至出現壞死,這叫做內痔嵌頓。
很多人得了痔瘡,第一選擇便是去醫院手術。但痔瘡的治療原則應該是盡量保守治療,因為痔瘡是一種退行性病變,即便手術,術后復發的可能性也很大。而且如果手術不當,很可能發生很多并發癥。專家建議,得痔瘡后可以先自行藥療,如煙臺榮昌制藥生產的肛泰貼就很不錯,對內痔、外痔、混合痔都有非常好的療效,而且避免了直接在肛門部給藥,方便衛生,起效時間也很迅速。如果痔瘡實在嚴重到影響生活,再考慮到醫院手術。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引起大便出血的疾病很多,如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等,千萬不要以為大便出血就認為是痔瘡,買藥自治而不去醫院檢查。臨床上經常碰到直腸癌者,以為自己患的是痔瘡,而延誤治療。
內痔和直腸癌是不同的病,它們的發病原因截然不同:內痔發生在肛門或直腸下端的粘膜下的痔靜脈,直腸癌發生在直腸的粘膜上。即使有些肛管癌與內痔是相同的部位,但肛管癌來自肛管上皮,也不是發生于痔,有的直腸癌病人,可能曾被醫生診斷為內痔,而后來的醫生又診斷為癌,這也不是內痔轉變成癌,而是第一位醫生的誤診,
實際上,醫生很容易鑒別內痔與直腸癌,只要用手指經肛門檢查一下直腸就能診斷出來,發生這類誤診,常常是首診醫生只聽病人主訴,未做手指直腸檢查造成的,由此可見,內痔不會變成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