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發病機理,腎小球內凝血是個重要病理改變,主要為纖維素沉積及血小板聚集。因此,在治療時,可采用抗凝療法,將有助于腎炎緩解。
急性腎炎常用檢查
一、尿常規
①蛋白尿為本病的特點,尿蛋白含量不一,一般1~3g/24h,(尿蛋白定性+——+++),數周后尿蛋白逐漸減少,維持在少量~+,多在一年轉陰或極微量。
②鏡下 血尿紅細胞形態多皺縮,邊緣不整或呈多形性,此由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受損,紅細胞通過腎小球毛細血管基膜裂隙時發生變形,也與腎小管內的高滲環境有關。紅細胞管型存在更有助于急性腎炎的診斷。此外,可見顆粒管型,秀明管型及白細胞,數量較少,無膿細胞。
③尿比重高,多在1、020以上,主要是球一管功能失衡的緣故。
二、血常規 血紅蛋白可有短暫輕度下降,與血液稀釋有關,在無感染灶情況下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正常。
三、腎功能 大多數患者腎功能無異常,但可有一過性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出現短暫氮質血癥。常隨尿量增多逐漸恢復正常。個別病例因病情嚴重,可出現腎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四、血電解質 電解質紊亂少見,在少尿時,二氧化碳結合力可輕度降低,血鉀濃度輕度增加及稀釋性低血鈉,此現象隨利尿開始迅速恢復正常。
五、血清補體濃度 80~95%患者在起病后2周內可有血清總補體及C3降低,4周后開始復升,6~8周恢復到正常水平。
六、抗鏈球菌溶血素“0”增高 提示有鏈球菌感染史,在鏈球菌感染后1~3周開始增加,3~5周達峰值,繼之逐漸降低,約50%患者在半年內恢復正常,鏈球菌感染后急性腎炎70~90%抗鏈球菌溶血素“O”效價升高。
七、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尿中FDP測定反映腎小血管內凝血及纖溶作用。正常尿內FDP<2mg/L(2ug/ml),腎炎時尿FDP值增高。
八、腎臟穿刺活檢 可明確腎炎的病理類型,對診斷及治療的意義極大。
九、其它 可有抗脫氧核糖核酸抗體,透明質酸酶抗體及血清免疫復合物陽性,血沉增速。
急性腎炎的治療方法
本病治療旨在改善腎功能,預防和控制并發癥,促進機體自然恢復。
一、臥床休息 急性腎炎臥床休息十分重要。臥床能增加腎血流量,可改善尿異常改變。預防和減輕并發癥,防止再感染。當水腫消退,血壓下降,尿異常減輕,可作適量散步,逐漸增加輕度活動,防止驟然增加活動量。
二、飲食和水分 水分的攝入量以尿量、浮腫、高血壓程度及有無心衰綜合來衡量,在急性期以限制水分為宜,但不宜過份,以防止血容量驟然不足。鹽的攝入量在有明顯水腫和高血壓時,以限制在2g/d左右為宜 。蛋白質的攝入,血尿素氮低于14、28mmol/L(40mg/dl),蛋白可不限制:14、28~21、42mmol/L(40~60mg/dl)可限制到每日每公斤體重1、0g;21、42mmol/L(60mg/dl)以上,則每日每公斤體重0、5g,蛋白質以高質量蛋白為佳,如蛋類、乳類、瘦肉等。但一般主張進低蛋白、高糖飲食持續到利尿開始,待癥狀基本緩解后,恢復常規飲食。
三、抗感染治療 腎炎急性期在有感染灶的情況下要給以足夠抗感染治療,無感染灶時,一般以不用為妥。使用抗菌素來預防本病的再發往往無效。
四、水腫的治療 輕度水腫無需治療,經限鹽和休息即可消失。明顯水腫者,可用速尿、雙氫克尿塞、安體舒通或氨苯喋啶聯合應用,一般間斷應用比持續應用要好。
五、高血壓及心力衰竭的治療 存在高血壓的患者需常規治療高血壓。血壓明顯升高者,不宜使血壓驟降,甚至降到正常,以防止腎血流量突然減少,影響或加重腎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治療,因急性腎炎早期存在高血容量問題,應用洋地黃效果不一定理想,治療重點宜在清除水、鈉潴溜,減低血容量。
六、抗凝療法 根據發病機理,腎小球內凝血是個重要病理改變,主要為纖維素沉積及血小板聚集。因此,在治療時,可采用抗凝療法,將有助于腎炎緩解。具體方法:①肝素按0、8~1、0mg/kg體重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靜滴,每日1次,10~14次為一療程,間隔3~5天再行下一療程,共2~3個療程。②潘生丁50~100mg每日3次。③丹參20~30克靜滴,亦可用尿激酶2~6萬u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靜滴,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根據病情進行2~3個療程。但宜注意肝素與尿激酶不可同時應用。
七、抗氧化劑應用 可應用超氧歧化酶(SOD)、含硒谷胱甘肽過氧化酶及維生素E。①超氧歧化酶可使O-轉變成H2O2,②含硒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SeGsHPx),使H2O2還原為H2O。③維生素E是體內血漿及紅細胞膜上脂溶性清除劑,維生素E及輔酶Q10可清除自由基,阻斷由自由基觸發的脂質過氧化的連鎖反應,保護腎細胞,減輕腎內炎癥過程。
八、中醫治療
風寒型:發病急,惡寒、發熱、咳嗽、頭面浮腫、尿少、血壓高、舌苔薄白、脈浮緊。治則宣肺利水。處方:麻黃、杏仁、麝干、桑皮、茯苓、車前子、冬瓜皮、生姜、口渴加生石膏。
風熱型:發熱不惡寒、咽喉腫痛,面部輕度浮腫,舌苔薄黃,尿短赤澀,可見肉眼血尿。治則疏風清熱,涼血解毒。處方:連翹、銀花、桑葉、菊花、蒲公英、薄荷、生石膏、花粉、赤芍、鮮茅根。
濕熱型;可有發熱、唇干口苦、舌苔黃、脈滑數、尿少色紅、頭面或全身浮腫。治則清熱利濕或清熱解毒,處方:蒼術、黃柏、防已、豬苓、茯苓皮、商陸、大腹皮、木通、澤瀉、赤小豆、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