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所謂的隱匿性腎小球腎炎嗎?既然僅僅有單純的尿液異常,身體又毫無其他不良反應,此類疾病還需不需要治療?治的話會不會存在過度治療?而如果不治的話病情會不會像該患者一樣反反復復、最后惡化呢?
專家分析:
1992年有關專家對此類疾病進行了定義,稱為隱匿性腎小球疾病。主要表現為上邊所講(病例系統分析中的第二條)內容,即無癥狀性蛋白尿和(或)血尿。從當時情況來看,腎活檢在我國尚未廣泛開展,且無癥狀血尿在臨床又很常見,這就造成很多原因不明的疾病不能用“單純性血尿”或“良性血尿”等屬于癥狀而非病名的診斷進行命名。于是便統一應用“隱匿性腎炎”的診斷。
但由于臨床上普遍應用“隱匿性腎炎”來診斷一些無癥狀的鏡下血尿或蛋白尿,其本身概念紊亂,易誤導。在加上腎活檢普遍開展之前臨床醫生不能明確地說出疾病的病理原因,不能給予明確的治療方案。于是造成很多患者在早期不能積極治療。
為探尋無癥狀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的腎臟臨床和病理特點,有關專家曾對符合該種情況的96例患者行腎臟穿刺,其結果令人驚訝:系膜增生性腎炎55例,IgA腎病27例,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者3例,膜性腎病4例,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7例。由于檢查出的部分無癥狀蛋白尿患者病情類型較重,盡管身體沒有其他癥狀,可因為病理類型受損復雜,需要趕緊治療,避免惡化為腎功能不全;還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為腎小球等部位已經受損,也需進行腎病早期的入院治療,以阻止腎臟進一步受損;其余需進行相關檢查,繼續觀察病情以便早日進行腎臟疾病的篩選,及時治療改善預后。
由此可見,臨床上出現的無癥狀性蛋白尿和(或)血尿不能忽視,尤其當前我國腎臟病學方面已取得快速進展,腎組織活檢及各項檢查技術都已和世界接軌,所以我們更應該引起注意,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首先就鏡下血尿而言,可以是腎小球腎炎,也可以是非炎性的腎病,如薄基底膜腎病、遺傳性腎炎等。過去,當發現一些尚不清楚的腎小球疾病時往往用“腎病”并不等同于“腎炎”,“腎病”也非腎臟疾病的簡稱。另外無癥狀鏡下血尿原因很多,原發性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尿路疾病、多種藥物以及腎內和腎外的疾病等都能導致其發生。即使當前不能明確診斷,也應該長期隨診,不宜濫用藥物,包括中藥。必要時應咨詢腎內科富有經驗的專業醫生。
對于輕、中度單純性蛋白尿者,不應該首先考慮“腎炎”,可考慮為其他病因,如常見的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腎病等,診斷中還可以伴隨其他癥狀進行判別,如長期高血壓患者若有夜尿增多等,表示腎小管受損,之后檢查出現蛋白尿或尿異常,則極有可能伴有腎損害,因繼發性腎病患者較原發性腎病患者發病機理復雜,這也加大治療難度,所以應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