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疾病是很強大的疾病,蕁麻疹患者會有很大的壓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多加注意預防蕁麻疹疾病,蕁麻疹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要注意了解蕁麻疹的誘因,蕁麻疹的癥狀。慢性蕁麻疹的誘因是什么?
據了解,蕁麻疹患者皮膚會出現紅色、邊緣清晰、水腫樣的瘙癢性斑塊,來得快、消得也快。有時它還會累及內臟器官。
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則較復雜和難以尋找,患者往往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因素(過敏體質)和慢性病灶。在診治中,可根據患者情況,如發作頻度、發作時間、伴發癥狀等,選用合適的藥物或藥物組合。另外,蕁麻疹是免疫力失衡造成的,但并非免疫力低下,亂服一些提升免疫力的補品并不可取。比如有些人對蜂膠過敏,越進補,過敏就越嚴重。
若只有皮膚表面的癥狀,不伴有喉頭水腫、出氣不暢等呼吸道和腹痛腹瀉的消化道癥狀的普通蕁麻疹患者,可以服用抗過敏的非處方藥,如果患有慢性蕁麻疹的育齡夫婦準備要孩子,最好提前到門診咨詢。
蕁麻疹并不只是表現在皮膚上,還有胃腸道、呼吸道等。“胃腸道蕁麻疹患者會腹痛、腹瀉;呼吸道蕁麻疹患者會喉頭水腫、出氣不暢;心血管蕁麻疹患者會心跳加速、血壓降低,嚴重的可以引起過敏性休克等。”蕁麻疹患者在急性期要迅速處理,控制癥狀,而不要急于做過敏原測試。待癥狀消失、停止治療一周后進一步查找過敏原,請醫生分析過敏原因,對過敏做出評價并排除沒有合并癥(呼吸道癥狀、消化道癥狀等)。患者可以記錄過敏日記,包括環境改變、飲食、接觸物等,有可能從中找出過敏原因。切忌在首次發病時隨便抹藥膏,這有可能止住一時之癢,但極易因治療不及時而轉為慢性蕁麻疹,造成長期煩惱。應對方法:免疫力失衡并非免疫力低下“治療蕁麻疹,首先應尋找病因。”蒲主任說,一般來講急性蕁麻疹的病因為機體對外源性過敏物質(過敏原)的一種急性過敏反應。
常見的有吸入過敏原如春季的花粉、霉菌孢子、粉塵等;食入異種蛋白如魚、蝦、肉類;食用植物類食品如桃、腰果等;使用過某些過敏性藥物如青霉素、磺胺等;體內有急性感染病灶等。找到病因后,便可以有針對性地治療,從根本上控制蕁麻疹。
通過上面的專家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蕁麻疹的相關只是有了一定的認識。蕁麻疹雖然對我們來說并不是十分嚴重的疾病,但是蕁麻疹對于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除此之外還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接觸那些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