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
頸椎病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各種類型頸椎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頸椎骨質、韌帶和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是因年齡增高而產生的變化。
由于年齡增高,頸部椎間盤的彈性會降低,其結構之一的纖維環會脫水、硬變,以至使其下方的松質骨壓力升高,并向四周增生,引起所謂的“骨刺”。這些新生骨也會在椎體后方生成,產生對硬膜和脊髓的壓迫,形成頸椎病。后方椎板間的黃韌帶由于椎間穩定性降低而增厚,向椎管內突出,也形成對硬膜脊髓的壓迫。椎間小關節的軟骨下骨也會增生,使得關節肥大,使神經根的出口狹窄,引起頸椎病。
所以說頸椎病的預防,是指防止外部的創傷或損害造成以上結構過早地退變和破壞,在較年輕時引發頸椎病。如頸部外傷,不適當的按摩,推拿等,都會不同程度地破壞椎間盤和小關節的結構,產生椎間盤突出或形成骨贅,形成頸椎病。長期一種“強迫”性姿勢(因職業需要),睡眠高枕等不良姿勢也有一定影響,所以工作中不要一個姿勢持續太久,枕合適高度的枕頭、適當的頸部活動都有預防頸椎病的作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