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
頸椎病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以下頸椎病病人不能手術治療:
(1)頸椎病癥狀輕微,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或者經各種非手術治療后癥狀已經消失或有明顯改善者。
(2)老年人手術風險較年輕人要大,這一點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都會全面考慮,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病人的年齡沒有硬性規定。一般認為,年齡過大,并已經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不能手術。
(3)手術要求病人的全身主要臟器沒有嚴重問題。全身狀況不佳,心、腦、肝、肺、腎等重要臟器有明顯器質性病變者,不能手術。
(4)有代謝性疾病,例如:糖尿病病人,可以在術前和術中用胰島素進行控制,只要不是十分嚴重,不會影響手術的總體規劃。但嚴重糖尿病病人,則應禁忌手術。
(5)血壓偏高者,可應用降壓藥物降下來,則不影響手術。若有難以控制的高血壓病,應視為手術禁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