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頸椎病的病變部位、范圍,受壓組織及癥狀的不同,臨床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頸型頸椎。侯i型頸椎病又稱局部型頸椎病,臨床上常以頸部癥狀為主。因頸部受頭顱重應力作用,在常生活中活動又頻繁,到中年以后頸部常會發生積累性勞損,容易引起頸項強直,頭頸肩臂疼痛和相應的肌肉廣泛性壓痛,活動受限。少數患者會出現肩及上肢麻木,并可觸及痙攣的前斜角肌等。本型頸椎病在臨床上最為常見,頸椎病早期,反復落枕的患者多屬于此型,應及時治療,如不及時正確治療,癥狀會逐日加重。此型發病率占頸椎病的13.13%。
(2)脊髓型頸椎。杭顾栊皖i椎病以慢性進行性四肢癱瘓為主要特征。如骨贅發生于頸椎體后方中央部分,或骨關節移位,則主要是脊髓受壓或脊髓前動脈受壓。也可有神經根同時受壓的混合表現。具體臨床癥狀有早期雙側或單側下肢麻木、疼痛、僵硬、發抖、無力,行走困難,繼而雙側上肢發麻,握力減弱,容易失落物品。上述癥狀加重時,可有便秘、排尿困難、尿潴留或尿失禁癥狀,或臥床不起,也可并發頭暈、目眩、吞咽困難、面部出汗多等交感神經癥狀。
(3)椎動脈型頸椎。鹤祫用}型頸椎病發病年齡多在50~80歲,癥狀隨年齡增加而加重;颊叱R晕恢眯匝灮蝮w位性摔倒、頭痛、惡心、嘔吐,或耳鳴、耳聾、視物不清、舌活動障礙、血壓異常、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容易落地等癥狀而就診。此型患者在臨床上常伴有神經根型頸椎病癥狀。此型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9.44%。
(4)混合型頸椎。簝煞N以上類型頸椎病同時存在時,如脊髓型與神經根型兩者同時存在,便稱混合型頸椎病;神經根型和椎動脈型混合,也稱混合型頸椎病。也有脊髓、神經根與椎動脈三者混合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