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
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病的常見癥狀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頭頸活動受限,閉眼時向左右旋轉頭頸,引起偏頭痛或眩暈。
(2)活動時有疼痛。
(3)頸部有僵直。
(4)伴有手肩臂感覺異常疼痛(皮膚過敏、蟻走感、手指發熱、發冷等),手指無力。
(5)由于顱內供血不足可引起腦后部缺血而表現一系列頭部癥狀,如偏頭痛、視力障礙、耳鳴、聽力減退等。
(6)有椎管狹窄者可在低頭時突然引起全身麻木,或有過電樣的感覺。
(7)X線檢查、CT、MRI、DSA(椎動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可見椎體有唇狀變或骨刺。